有限阅读时间下的阅读计划

自上大学后,对时间的感觉和管理在不断降低,大一大二玩社团时,杂事琐事特别多,有时和别人谈事情,聊着聊着一个晚上就过去了,回过头来一想,我这还什么都没有做,怎么就又要睡觉了。大一刚开始,带了好几本书到宿舍,到三四个学期结束了,带的书越来越多,看完了的却寥寥无几,总想着好多都要看,却一直只是在想着。现在又下了好多想看,觉得很必要看的电子书在kindle和ipad上,有很多不错的微信文章推送还有邮件订阅的TechCrunch和MIT Review,加上想要学习和码代码,将想法整理成有逻辑的文字,总有一种不可兼得,都想做去都没能做到的无奈感,每天的阅读时间和固定的写文时间根本没有办法保证。而反观已经在工作的还能够没几天坚持更新微信的大牛们,他们在时间非常紧张的情况下还能够保持阅读和写文,没时间的问题很显然出在我的时间管理上,或者说根本就没有在做时间管理。

之前尝试了很多次不同的时间管理方式,比如前一天计划好每个时间短要做什么,然后按计划去做;比如在每天结束后回想整理一天的时间花费,反思每个时间段的用时,最终的结果都是在没能够坚持到见效前就停了,那句话说的很对,如果对一件事情能够坚持,就已经能够超越80%的人了。没有对时间的记录,有点浑浑噩噩,每天好像都过的很充实,做了好多事情,但是回想起来,好像也没有完成什么。

刚忽然想到,不管这些五花八门有效没有效果的方法,我把初中高中时保持的好习惯弄丢了。高中做竞赛时候,一个暑假要看好写好几本不同主题的竞赛书,将整个假期分成一个个小的时间段,将所有任务分布到所有的时间段上,保证在每个时间段内完成,假期过了,该做的也就都做完了。简单来说就是,将大任务分解成小任务,然后各个击破。比如要看一本书,每天想着要看这本书,有空又想起来的时候看几页,隔一段时间都差不多忘记了前面内容的时候才想起来再看几页,读的连贯性差不说,大多情况结果通常是书都没有看完。比较有计划性的做法是把读一本书分解成章节的阅读,或则更小的模块的阅读,每天读一点,即使读完一本的时间长些,但也还是能过把书给读完。

写着写着忽然意识到忽略了阅读前最需要思考的问题,阅读的目的,看吧,这就是写文的好处之一,写过程中的思考一不小心会有意外的联想收获。读一本书前先思考下读这书是为了什么,对其他的阅读来源同样如此。邮件订阅的信息主要是为了获取最新的科技技术信息,用半个小时左右,大部分浏览,有意思的个别篇精读。微信公众号的文章比较碎片化,每天基本都可以看到很多的推送,用零碎的时间翻翻,思考下,个别好的好好想想。

如此,开始试验,每天坚持保持一定的阅读量。